章老師班作業:
兩個人一組,在1月23號前回應下面的問題:
1、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例子,側重分析他們的愛情觀。
2、你們認為是什麼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舉例分析。
禹老師《傷逝》點評:涓生和子君
《傷逝》是「涓生手記」,也就是男主人公涓生自述一段愛情經歷。但是,女主人公子君在哪裡?在小說中,我們看到的子君是甚麼樣子的?子君的故事是如何呈現出來的?仔細想想,作為讀者的我們,只看到涓生眼中的一個子君,而「完整的」子君,或者「真正的」子君,卻被遺棄在一個角落。這兩個子君有甚麼不同呢?涓生眼中的子君,有愛、多情,但是任性、幻想。在兩人生活陷入窘困之時,在涓生看來,子君變得敏感、多疑,這些在涓生看來,都有些「過份」。但是,子君為甚麼是這個樣子?仔細想想,子君的幻想,是不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依託?子君的敏感多疑,是不是因為對涓生的愛是她唯一的希望?離家出走,和涓生同居,子君沒有回頭路。如果愛不復存在,子君就進入絕境。這麼說來,敏感多疑真的無法接受?仔細想過,作者寫出涓生眼中的「子君」,而另外一個子君,卻只有我們讀者仔細思考才能體會到。在一個「男權」的社會,涓生雖然生活不順利,但作為男人,畢竟還有重新開始的希望。而一個勇敢出走的女子,背棄舊傳統就是「背水一戰」,需要極大的勇氣,失敗之時,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子君的悲劇在此。相比之下,涓生自我中心多過體諒他人,偏狹自私多過理解寬容。對比子君和涓生,讓我們看出那個時代最灰暗的一面。
《傷逝》賞析
http://www.ruiwen.com/news/60831.htm
兩個人一組,在1月23號前回應下面的問題:
1、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例子,側重分析他們的愛情觀。
2、你們認為是什麼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舉例分析。
禹老師《傷逝》點評:涓生和子君
《傷逝》是「涓生手記」,也就是男主人公涓生自述一段愛情經歷。但是,女主人公子君在哪裡?在小說中,我們看到的子君是甚麼樣子的?子君的故事是如何呈現出來的?仔細想想,作為讀者的我們,只看到涓生眼中的一個子君,而「完整的」子君,或者「真正的」子君,卻被遺棄在一個角落。這兩個子君有甚麼不同呢?涓生眼中的子君,有愛、多情,但是任性、幻想。在兩人生活陷入窘困之時,在涓生看來,子君變得敏感、多疑,這些在涓生看來,都有些「過份」。但是,子君為甚麼是這個樣子?仔細想想,子君的幻想,是不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依託?子君的敏感多疑,是不是因為對涓生的愛是她唯一的希望?離家出走,和涓生同居,子君沒有回頭路。如果愛不復存在,子君就進入絕境。這麼說來,敏感多疑真的無法接受?仔細想過,作者寫出涓生眼中的「子君」,而另外一個子君,卻只有我們讀者仔細思考才能體會到。在一個「男權」的社會,涓生雖然生活不順利,但作為男人,畢竟還有重新開始的希望。而一個勇敢出走的女子,背棄舊傳統就是「背水一戰」,需要極大的勇氣,失敗之時,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子君的悲劇在此。相比之下,涓生自我中心多過體諒他人,偏狹自私多過理解寬容。對比子君和涓生,讓我們看出那個時代最灰暗的一面。
《傷逝》賞析
http://www.ruiwen.com/news/60831.htm
testing
ReplyDeleteMartin:
Delete1. 涓生對愛情的觀念受到了西方文化影響。例如,在涓生表白的時候,他單腳的跪了下去,充分的演繹了西方求婚的橋段。他認為,婚姻只是去把自己與另一半的興趣和習慣拉近而已。同時的,他是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所以子君所做的一切並沒有呼應涓生的愛情觀,反而令他感到反感,因為溝通文學與讀書的機會已經大大減少了。
子君雖然是一個十分體貼和純真的人,但是她對愛情則是盲目的。她甘心情願的令自己變得十分忙碌,打理家裡的事情和準備豐富的飯菜,就僅僅是為了令涓生感到喜悅而已。因此,在涓生出去工作的時候,子君感到無比的寂寞,因為涓生不在她的身旁,可見涓生是子君生命的中心。她並沒有發現到原來她令自己如此忙碌,是對兩人的關係帶著本末倒置的後果。
Rachel:
2. 涓生的大男人性格和經濟問題是造成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主要原因。在他們同居了以後,問題就開始浮現,雙方的個性都慢慢嶄露無遺,變成愛情中的導火線。涓生覺得子君變了,但其實涓生變得更挑剔和大男人,例如給他們的寵物改名字的時候,子君提議叫它做阿隨,但是涓生卻說:「我不喜歡這名字。」還有,雖然子君為他們的愛情付出了很多,但是涓生還是覺得她做得不夠多,覺得「現在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痛苦。大半倒是為了她。」另外造成他們愛情的幻滅原因是經濟問題。一開始大家也沒有留意到經濟原來可以是一段愛情裡面的經濟負擔。一對戀人愛得如火如荼,熱戀中並沒有察覺到實際上他們的將來可以怎麼撐得住。當涓生失去了工作以後,兩個人開始意識到他們現實和精神上的需要是不可以兩全的,沒有錢的時候,涓生就開始埋怨子君,並開始逃避她。當他們不再坦誠相對,問題變得更嚴重,最後他們的愛情便幻滅了。
Eugene and Edmund:
ReplyDelete1、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例子,側重分析他們的愛情觀。
涓生的愛情觀與當時社會中對愛情的理念有所不同。他因爲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所以會持有新的思想。當中,他的“新思想”包括不理會社會反對而去與紫君未婚同居。西方文化對他的影響也可以在他的行爲上體現出,尤其是儅他下跪向子君求愛的時候。涓生也認爲他和子君是精神伴侶。在他的嚴重,他對幸福和安寧的日子感到十分“無聊”。涓生更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對花的那種感情可以表現出他是一個靜態和浪漫的人。
反而,子君的愛情觀與涓生的愛情觀有著一定的差別。她主要綴清一個安穩的生活。跟涓生同居了以後,她仍然與家人奮鬥和鬧翻。一開始,子君是為了愛,不過後來她反而變為傳統女性。這可以在她做家務的行爲上看出,因爲她“只管家務,沒有時間讀書和散步”。從外貌描寫上,“子君竟然胖了起來,臉也紅活了”明顯反映出了她演變成傳統女性的過程。而對涓生來說,子君的形象最後破滅了。子君也持有者現實主義。她對動物有著明顯的喜愛,在她養油雞和阿隨的描寫中看出。
2、你們認為是什麼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舉例分析。
社會現實的打擊對他們做成的壓力,令到他們對自己當初同居的選擇有所動搖。涓生過於注重子君小的缺點,而且把他的問題都怪在子君的身上。譬如,涓生說 ”子裏總是散亂著碗碟。。。詩人不能安心做事“。在另一処他也稱”現在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痛苦,大半倒是為她“,反映出他如何將兩人的問題都怪子君上。涓生以為他自己很了解子君,但從他們同居以後,生活環境對子君帶來的轉變令到涓生感到不滿「我想,人是多麼容易改變啊!」之後涓生更失去了工作,令他無法在經濟方面上支持他們,最後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
Jasmine & Kenny:
ReplyDelete1、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例子,側重分析他們的愛情觀。
涓生和子君在小說裡是代表反抗世俗觀念的人,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語言中看到,“破屋裡便漸漸充滿了我的語聲,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這句話體現出兩人都有“打破封建禮教“的觀念,擁有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的新思想。另外,我們可以看出兩人代表當時時會知識分子之一,他們談的話題都是受過教育的人才會談的。
通過涓生的語言描寫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靠自己,理想化的人,“雖然因為驕傲,向來不與世交來往,遷居以後,也疏遠了所有的舊識的人“。他生活不依靠別人的,反應他是一個很堅強,獨立,和有自信的。當他失業後,他沒有失去自信,他還說“說做,就做罷!來開一條新的路!“這句話證明了他做事很有確信。
從子君的語言描寫,“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可以很直接地看出她的有自由的思念,有獨特的性格,敢於活出自我的人。同時可以看出子君有堅定的立場。另外,通過她動作描寫,“照例是那章魚鬚老東西的臉又貼近在髒的窗玻璃上了......。她自不邪視地驕傲地走了“,可以反應出她是大膽無畏,作出了對封建禮教搏鬥的表現。
而從涓生的心理描寫可以看出他愛上子君是因為子君剛才說的“這幾句話震動了“涓生的“靈魂“。如此可見,涓生的愛情觀是圍繞著子君的思念,獨特性格,她勇氣和信心,與一盤的女性不同。子君為了愛情,放棄了家人,“她的叔子......氣憤到不再認她做侄女“,在涓生眼中,她是一個很勇敢,會付出和會追求自由愛情的女孩。另一方面子君覺得愛情是應該對另一方忠誠,我們可以從兩人在分離前時,雖然涓生對她的愛情已經冷淡了,可是子君對涓生還是有“溫暖的神情“,“眼裡忽而又發出久已不見的稚氣的光來。
2、你們認為是什麼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舉例分析。
涓生與子君衝破封建禮教,追求戀愛自由和個性解放終是導致他們愛情幻滅的重要因素,揭示了愛情本身的內在規律:「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安寧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更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善良純真的子君把涓生求愛時的言辭能「竟至於讀熟了的一般 ,能夠滔滔背誦;我的舉動,就如有一張我所看不見的影片掛在眼下,敘述得如生 ⋯⋯」。這顯出了子君是多麼深愛著涓生,愛變的更濃烈,反而涓生對這些片段「事後便已模糊」,說明了兩人對彼此的愛意其實至從同居後便慢慢地有所變化,分別在增強:從子君更依賴涓生,需要其他精神寄託如阿隨和小油雞來彌補她精神上的動力 ,反覆地回想過去與涓生的點的,和減弱:從涓生的大男人主意,包控家務「都是非她(子君)不可的工作」,不懂得體會子君的感受,還覺得子君是因為經濟上的一些小困難「變的怯弱」。涓生不但覺得他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沒有問題,還覺得他付出了最多貢獻,想減小經濟的負擔。他覺得‘莫名奇妙’的是「子君竟胖了起來,臉色也紅活了」,而他只是一直的忙,覺得他在辛苦的時候子君居然還可以享受和活的這麼好,這顯出他對子君開始有一點嫌棄,感覺到他對子君有不滿。後來他怪子君「總是散亂著碗碟,彌漫著煤煙,使人不能安心做事」,只看子君的功勞只有燒飯,抱怨子君不懂看他的眼和面色,已經不是同一類人了,再進一步嫌棄子君。
這些因素引至涓生說出「我已經不愛你了!」。涓生認為這是「說真實」 ,「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於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闢新的生路的人。」涓生說出的真實最後送了子君的命,令他追悔莫及,但他仍然強調,無愛的曾經相愛者彼此說謊,結局只有空虛;說出真實,倒可以彼此敬重,「毅然前行」。他們最終沒做到這一點,除了環境險惡,主要原因還是子君不肯承認自己從不再在乎涓生的抱怨,不想吵架,對這段愛情開始隨便,加上她“忍”的性格,說明了她其實也已經沒有愛,不能絕處逢生,激起當初相愛時曾經有過的「勇敢和無畏」。不敢正視無愛,不敢說出“不愛”,只靠“複習”已逝的舊愛過活,這才失去了「開闢新的生路”所必需的信心與勇氣」。
Pinki and Henry:
ReplyDelete1、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例子,側重分析他們的愛情觀。
涓生的愛情觀包含著很深的大男人意識:他覺得子君的所作所為都應該以他為前提,需要達到他心目中的標準。比如說,他認為子君應該明白「催促吃飯」會打斷他的構思,或應該明白他不喜歡她「裝作勉強的笑容」,所以自覺不這樣做。另外,涓生的大男人也體現於他認為所有的家務都是「非(子君)不可的」,而自己則只需要努力工作,為求達到出頭的一天。這種大男人主義其實都呈現了過去封建禮教所引致的性別不平等,而涓生則是一個典型的「大男人」,他顯然認為男女各有自己應做的事情,而他對君子的行為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比起來,子君的愛情觀可以說是與涓生完全相反的:她為了所愛的人可以付出一切,任勞任怨。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她為了涓生與家裡翻臉,令她的叔子「氣憤到不再認她做姪女」;在當時的社會,女人可以依靠的也就只有家庭而已。同時,雖然同居後涓生的態度逐漸變差了,但子君一直都盡量 「包藏著不快活的顏色」,「溫和」的對待他,由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責怪他的話。同時這也折射了當時封建社會中女性卑微的地位,她們必須依賴男性和家庭,所以他們可以為愛情付出一切。
2、你們認為是什麼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舉例分析。
首先,當時的社會狀況是導致他們的愛情幻滅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他們未婚同居的行為是被視為破壞了「封建禮教」的道德準則,他們尋找住所時多次「被托辭拒絕」,而涓生也被辭退了。在這樣受排擠的環境下,他們要維持生計是很艱難的一件事。
其次,就是兩人擁有比較極端的愛情觀,而且性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如上一題中分析的;更重要的應該是涓生的大男人主義,一種完全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的心態。但子君的千依百順也同樣可能令情況更惡劣了,因為她的啞忍會默默的助長涓生的自我中心。這就展現了當時封建社會中的性別意識,兩人對愛情的價值觀和性格凸顯了當時社會中男女地位的差異。
1、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例子,側重分析他們的愛情觀。
ReplyDelete涓生和子君的人物形象是非常不同,涓生是一個大男人的性格卻子君卻是好像沒有怎麼表達出來。我們從觀眾的角度只能看到涓生看到子君的眼光,我們看不到子君的心理描寫。
涓生也是很清楚的看出男和女的分別。譬如說是涓生的責任去照顧子君,外出工作卻子君的“工作”就是在家裡做家務。從而可以看到涓生的性格,是根據當時社會所認為是對的社會觀念。
反而子君卻是一個很勇敢的女孩,即使她沒有家庭的支持她卻是沒有什麼顧忌的去愛涓生。同時間這也能夠看到當時社會女性的地位是很卑微,因為子君是沒有什麼怨言,很溫和的對待涓生。
2、你們認為是什麼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舉例分析。
當時的社會觀念和狀況所影響到他們的愛情幻滅。當時未婚同居已經是被認為是一件不對的事情,破壞了當時的社會標準。雖然他們倆很努力的想對社會抗爭但是也無能為力。再說作者也想是藉著這個散文來表達當時的年輕人是多麼的脆弱和當時的人是如何出現「人吃人」的狀況。
Ronald and Hor Ying:
ReplyDelete1.涓生是一個比較自我中心的人,所有事情的出發點都是為自己,忽略了子君的感受和角度,因此涓生腦海中才衍生這麼多對子君負面的想法。涓生的愛情觀非常傳統,認為自己作為男人只需要賺錢,家裡的事全部應該妻子負責,而且應該體貼自己(「子君又沒有閒錢那麼幽靜,善於體帖了,物資裏總是散亂著碗碟,瀰漫著煤煙,使人不能安心做事」)。雖然我們只能從涓生的角度了解子君,但是能夠看出她比涓生更有忍耐力和耐心,雖然心裡不高興「可是沒有說」。另外,她為了愛情放棄了安穩的生活,即使叔子「氣氛到不再認她做姪女」也堅持與涓生生活,可以看出她對愛情的信心。
2.涓生和子君愛情幻滅的原因一大部分是因為涓生自我中心、不體貼的性格,他從來沒有為子君的感受著想。雖然如此,當時的社會是兩人下落的原因:第一,涓生和子君的關係叛逆了社會倫理道德,在所有人眼中敗壞了社會風氣,令他們的生活增加了困難,例如找房子和工作方面都遇到了阻力,從而增加兩人之間的摩擦,惡化了關係。第二,當時社會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涓生對於子君的期望某程度是被這個觀念影響。子君也不是沒有問題:她成為涓生家裡的女人後也忽略了他的感受和角度,雖然她有嘗試令涓生更好受,例如嘗試以「溫暖的神情」挽回已淡化的關係,可惜並不能夠明白涓生的想法(涓生認為子君「溫暖的神情」「反而增加我的痛苦」)。總而言之,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歸咎於兩人對彼此的不了解。
Rainbow and Bobby:
ReplyDelete1、涓生和子君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例子,側重分析他們的愛情觀。涓生對於愛情帶有浪漫主義者的態度,並是一個貪心忘舊的人。從他對子君跪地求婚這動作能看出當他對於一個人很熱戀的時候,他是一位很浪漫的人,並會做出讓他喜愛的女孩子開心的事情。後來,他認為跪地求婚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對子君沒有愛,所以那件事情並不浪漫。他也是一個非常現實和自私的人,對他來說「麵包」比愛情更重要,而愛情是可有可無的。
子君是一個很簡單和無私的人。對她來說,只要她可以跟她喜愛的人一起生活和她愛的人開心,即使她自己要多辛苦和多委屈也沒關係。她願意每天辛苦地做菜和做家務給努力工作的捐生,讓捐生感到幸福和有家的感覺。而當捐生開始感到煩厭的時候,她寧願不出聲,吞聲忍氣地承受所有的痛苦,不讓涓生擔心她。
2、你們認為是什麼造成了涓生和子君愛情的幻滅?舉例分析。
他們兩個愛情破滅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於他們反叛的行為造成的壓力和他們相反的性格。社會為他們造成生活上種種的影響,例如他們要很辛苦才可以賺一點錢,找地方居住也成問題。這使到涓生認為這生活模式很煩擾。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兩個相反的愛情觀:子君是一個無私的愛人,並願意為涓生而辛苦自己;但涓生是個自私的愛人,並愛他自己多於他愛子君。當生活成問題的時候,他只會把問題怪罪於子君,例如:「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為她」。還有,涓生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但子君是一個對愛情很盲目的人。當他們兩個生活的問題變得越來大的時候,涓生開始意識到愛情並不是他們的所有,而「麵包」比愛情更重要,並從這句可以看出:「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相反,子君相信只要他們兩個深愛對方,即使現實對他們有多麼地殘酷,他們都可以對付到種種的困難。因此,他們兩個的愛情觀使到他們之間的愛情破碎,因為他們兩個的意見開始分歧,而涓生為了他自己自私的需要而犧牲了子君。
Kitty & Jason:
ReplyDeleteJason
1: 涓生對愛情、對事、對人都同樣地容易被改變的人。他因為跟子君在一起看到子君有打破舊思想的勇氣,所以被同化,而做到要跟舊思想反抗的姿態,還和子君在沒有結婚的情況下同居。他對自己一些看不起他的朋友跟指他們是妒忌還跟他們絕交。而在散文的後期,涓生卻被經濟的問題而令自己忘記了愛情,忘記自己所做的決定,還把所有的問題賴在子君身上。涓生只不過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人,以為轟轟歷歷的愛情就能改變一切,但一點抵抗的能力都沒有,而只會拖堂和逃避。
子君卻是一個比較對愛情慢熱的人,她對涓生一開始都有猶豫。但當涓生表現出他會為了自己而跟舊思想反抗,就變得不再猶豫,還深深的愛著涓生直到最後。子君對愛情是一個會等到自己認為另一半是真心的才放下自己的猶豫一心的愛下去。一旦愛下去就不會改變,從一而終的愛。
Kitty
2: 我覺得當時社會的道德價值是令到涓生賀子君愛情的幻滅的主要原因。就如涓生在文章的尾端說的,他失去子君後的 “空虛” 是用 “現實換來的”,表明了是他們的愛情是被社會中殘忍的現實而打敗的。由於兩人的愛情建設在於違抗社會的封建禮教上打造的,包括了對抗父母之命,反對媒妁之約而追求自由自主,婚前同居等都破壞了當時的社會道德準則,以致兩人被社會歧視排擠,維生變得難。一開始,涓生被辭退是對兩人的第一次大的打擊,令他們的理想開始動搖;後來,養家的工作變得越來越難,涓生就把壓力怪在子君身上,更加是開始後悔當初出走的決定,最後兩人悲慘而分離。
另外,兩人對 “愛” 的見解和傾向也是他們的愛情的墮落的原因之一。涓生先濃後淡,不負責任,“大男人主義” 的性格使他對子君越來越憎恨卻又不肯接受自己的錯誤;而子君就是太過依賴於愛情,千依百順也要維持曾經輝煌過的愛情,啞口忍耐的她更加讓涓生我行我素的控制他們之間的關係。兩人極端的性格和愛情的墮落展現了當時社會男女地位中的差異和代溝問題,悲慘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