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1 November 2014

2《祝福》


  1. 小說為甚麼以《祝福》為題?這和主人公祥林嫂的故事有甚麼聯繫?
  2. 「我」在小說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通過描寫「我」這個人物,作者表達甚麼樣的思考?
  3. 祥林嫂如何出場?祥林嫂出場的描寫,如何產生一個震撼的效果?和小說的主題有甚麼關係?
  4. 祥林嫂出場,和「我」有一段對話。面對祥林嫂的提問,「我」如何應對?通過「我」和祥林嫂的對話,作者想要表達甚麼?
  5. 得知祥林嫂的死訊,魯四老爺一家人如何發表評論?從語言描寫中,作者如何呈現冷酷的人情和社會狀況?
  6. 來到魯四老爺家之前,祥林嫂的身世如何?她為甚麼要出來做工?作者如何描寫她初到魯四老爺家的情形,由此要說明甚麼?
  7. 祥林嫂為甚麼會被「搶走」?被搶走前後,周圍人的反應如何?通過祥林嫂被搶會婆家的一段描寫,作者想要呈現甚麼樣的社會情況?體現甚麼主題?
  8. 祥林嫂「抗婚」一幕,在小說中非常引人注目。在祥林嫂的一生的不幸遭遇中,「抗婚」有甚麼特殊的意義?
  9. 作者如何描寫祥林嫂被逼成婚的一幕?衛老婆子在其中擔當甚麼角色?作者從衛老婆子角度敘述這件事,達到甚麼特別的效果?
  10. 再次來到魯家的祥林嫂,和以前有甚麼不同?作者通過甚麼描寫,展示祥林嫂的生活哪些方面變得好些,哪些沒有變,甚至變得更壞?
  11. 祥林嫂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悲痛欲絕。但旁觀者如何做出反應?作者用了哪些精彩的描寫,哪些傳神的詞句,在對旁觀者的描寫中,凸顯小說的主題?
  12. 為了挽救自己的命運,祥林嫂做出了甚麼努力?效果如何?類似的努力在她的生活中有過幾次?每次有甚麼相同之處?而結果又是如何?
  13. 小說的結尾如何和開頭形成呼應?「祝福」的場景和祥林嫂的遭遇如何形成對比?作者選用和哪些詞語,用了甚麼樣的語氣語調,在結尾之處使得小說的主題得到昇華?
  14. 小說的結構有甚麼特色?時間順序如何編排?在其中如何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
  15. 普遍認為,魯迅寫這篇小說,是要批判封建社會「父權」、「族權」和「神權」觀念的危害。祥林嫂如何在這三「權」重壓之下,一步步走向悲慘的結局?
章老師班作業:一人一題(第11、13題可以2人合作),請於12月14號前完成。

5 comments:

  1. 12:為了挽救自己的命運,祥林嫂做出了甚麼努力?效果如何?類似的努力在她的生活中有過幾次?每次有甚麼相同之處?而結果又是如何?

    ReplyDelete
  2. 4. 祥林嫂出場,和「我」有一段對話。面對祥林嫂的提問,「我」如何應對?通過「我」和祥林嫂的對話,作者想要表達甚麼?

    ReplyDelete
  3. 不能說,「魯迅沒有在文中對祥林嫂表示同情」,只可以說,作者把對主人公的同情,體現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在小說的情節構思中。

    ReplyDelete
  4. 有關「諷刺社會中 “歡喜”和 “幸福”的虛偽」,不如說,作者借人神同慶的歡樂場景,襯托主人公貧困而終的一生。作者也是在批判「神權」的不合理之處:有錢人信神,得到神的佑助,窮人也信神,但卻為了給神廟捐門檻,用盡生活的最後依靠,連一點安慰都沒有得到!

    ReplyDelete
  5. 都是在「默許」。可悲的社會現實!祥林嫂像啞奴一樣。

    ReplyDelete